供應鏈金融的國內外發展比較分析

來源:南方財富網網址:http://www.southmoney.com/P2P/201612/952416.html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合作關系的變化,國際貿易供應鏈漸趨成熟和穩定,伴隨著電子商務及互聯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供應鏈金融業務在國際市場上呈現出突破性的產品概念創新和運作模式創新的發展趨勢。目前,排名全球前50位的銀行均已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歐洲開展的保理業務最多,我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剛剛興起。

  供應鏈金融在國外的發展

  供應鏈金融在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取得較快的發展,是因為市場和技術力量的推動。在國外先進的金融機構中,供應鏈金融正越來越依靠電子信息技術平臺進行日常的操作和維護,這方面的產品創新也必須以電子信息技術作為開發基礎。

  國際上,供應鏈金融業務應用最廣是在北美(美國和加拿大)以及菲律賓等地。以美國為例,其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之一是倉單質押,倉單既可以作為向銀行貸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貿易中作為支付手段進行流通。它的供應鏈金融體系是以政府為基礎的,這樣不僅提高了運營系統的效率,而且降低了營運成本。

  以下通過一些實例來反映國外供應鏈金融的最新成果:

  1荷蘭銀行 荷蘭銀行(ABN AMRO)是較早開始挖掘供應鏈和國際貿易中的商機并將貿易融資作為重點業務的銀行。荷蘭銀行2006年被評為最佳網上貿易服務提供者。能獲此殊榮得益于它們的MaxTrad技術。MaxTrad通過提供24小時的在線服務,為買賣雙方自動處理貿易交易及管理應收、預付賬款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技術創新之處體現在:在系統中融入供應鏈金融模型,為客戶提供了縮短變現周期、獲取實時信息及降低紙質文件傳遞的網絡工具。使用者亦可以根據需要,在網上實時將其應收賬款貨幣化。

  2**銀行:實體供應鏈和金融供應鏈的聯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現金管理服務商,**銀行的資金清算部門在全球的美元清算業務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現金管理與貿易融資業務是兩項相輔相成的銀行業務。JP Morgan Chase Vastera公司提出的價值宣言是:為進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務,妥善解決跨境貨物運輸中日益增加的各種挑戰和風險。

  在為全球供應鏈中主要的支付交易包括收付貨款、支付運費、支付保險費、支付關稅等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銀行可以自動獲得各類金融貿易數據。而利用運輸單據制作和管理的自動化,Vastera固有的流程和技術有力地支持了“實體貨物”的跨境流動。

  3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和太平洋資產融資公司的存貨所有權解決方案存貨所有權解決方案(Inventory ownership solutions)是一種新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這種方案令供應商能夠以低于一般流動資金貸款的利率獲得融資,從而減輕由于買賣雙方融資成本差異帶來的流動資金壓力。在供應商需要保持的在途存貨數量巨大,或者供應商在買家的壓力下不得不持有大量存貨倉儲設施的情況下,比如供應商代買家持有庫存模式(VMI),存貨所有權解決方案為供應商提供一個新的資金來源。

  供應鏈金融在國內的發展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供應鏈金融在我國仍是一個較新的商業活動。但供應鏈融資模式從誕生到現在,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在國內的發展速度還是較快的。下面主要以深圳發展銀行和浦發銀行為例介紹:

  1深圳發展銀行 2006年,深圳發展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品牌,系統地對供應鏈中應收、預付和存貨提出了結構性的解決方案。深發展不但在產品創新上彌補了金融服務市場空白,更無疑**提升了銀行自身的競爭力。在融資產品之外,深發展供應鏈金融還為供應鏈上企業提供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務。

  2浦發銀行 浦發銀行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提供的服務包括:信用服務支持;采購支付支持;存貨周轉支持;賬款回收支持。其六大業務方案為:在線賬款管理方案。以領先的平臺和服務理念為企業解決賬款管理難題的業務方案。采購商支持方案。為采購商解決在采購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緊密上下游的銀行支持方案。供應商支持方案。

  為供應商解決在銷售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緊密上下游的銀行支持方案。區內企業貿易融資方案。為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內企業度身定制的嶄新服務方案。船舶出口服務方案。為船舶生產及代理出口企業提供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整體業務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為企業在境內外競投標及新項目資格預審中提供各項資質及信用支持服務的業務方案。

  國內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比較分析

  1供應鏈融資主體 國外由于法律監管較松金融機構實行混業經營,開展供應鏈融資的主體變得多元化,既存在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和信貸公司借款給中小企業并委托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對質押存貨和借款人進行評估和管理控制,又存在核心企業兼并銀行或銀行成立專門的金融公司獨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這樣就使得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渠道更加廣闊和暢通。

  國內在融資主體上,我國由于受銀行分業經營,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提供資金和進行相關結算的主體主要是商業銀行,第三方機構的參與度較小,核心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都主要是協助銀行進行融資業務,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借款企業和擔保品進行評估和管理控制,或者銀行對整個供應鏈授于一定額度,由核心企業或者商會按銀行規定對供應鏈上所需貸款的企業分配額度。

  2主要融資模式及融資對象 國外的供應鏈金融業務融資模式比較豐富,允許的擔保品種也比較豐富,應收帳款融資、訂單融資和存貨質押融資業務都發展得較為成熟,其中存貨品種的涵蓋面包括農產品、原材料、產成品、半成品甚至在制品。至于融資對象,也從最原始階段的農戶,擴展到了批發零售型的流通型企業,并進而擴展到了供應商和生產型的企業,形成了針對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全方位的融資體系。

  國內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主要局限于三大類,基于企業財務報表中的“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三個科目而進行的。國內在擔保品種上,應收帳款融資開展較早,也較為成熟,選取面較寬;存貨質押融資近幾年雖發展較快,但其質押品種選取面還較為有限, 存貨質押融資業務中,我國現階段多是針對流通型企業開展業務,因此對存貨的保管方式多以公共倉儲為主。最典型的就是深圳發展銀行為代表的貿易融資產品,包括針對企業預付、存貨及應收等資產支持而給予的結構性短期融資。這些融資,既可以基于企業主體評級而發放傳統貿易融資,也可以基于單筆債項評級而發放自償性貿易融資。

3信用評價體系與風險控制

  目前商業銀行建立的信用評級體系,主要是基于大型企業的特點,用于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估一套信用評級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另外,失信懲戒等機制也尚未有效建立。中小企業的信息得不到有效歸集和準確評估,很難準確的應出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及發展的前景,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進行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拓展和信用風險管理。風險控制方式上,總的來說,我國的商業銀行對物流金融業務過程中所遭遇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借款人信用風險以及擔保品相關風險等缺乏細致的辨別分類,對風險的度量缺乏科學的方法,主要憑經驗確定利率、質押率、貸款期限和平倉率等重要指標,難以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預警和控制。而對中小企業最重要的信用風險管理,國外風險控制較規范,控制水平較高。


熱門文章